正因存有这般执念,心中才不免犹豫纠结。
“这并不矛盾。如今是楚国主动提出联合抗秦,而实际上,他们才是诸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。楚地商贾云集,一国经济之盛衰,往往取决于商人之多寡。秦国与楚国毗邻,彼此虎视眈眈,楚人对秦的忌惮,恐怕远甚于我等。”
“臣之所以向陛下提及此事,正是看出楚国最需联手抗秦。对他们而言,这是关乎存亡的大计;而对我汉而言,却极可能沦为替人火中取栗,徒然损兵折将。诚然,秦国确为心腹大患,但在乱世之中,我们绝不能任人驱策,受制于他国谋划。”
萧何话已至此,刘邦心中已有定数。此前他对局势尚感模糊,未有清晰判断。如今听萧何一席话,方才明白——汉室能有如此谋臣,实乃社稷之幸。
萧何所虑,也正是他内心深处隐隐担忧之事。
此前这些隐患并未令他格外在意,或许是时局演变日益紧迫,才让他警觉起来。无论他国如何游说,抑或提出何种策略,根本仍在于立足自身根基,审慎筹谋。
否则,正如萧何所言,终将陷入被动,处处受人牵制。
最终得益者未必是己,反要付出惨重代价。
况且萧何所言非虚:秦国确为军力最强之邦。在这动荡乱世,军事优势往往决定主导权。
因此,对于正致力于振兴经济的楚国而言,秦国才是最大威胁;而对其他诸侯来说,处境大致相似。至于汉国自身,则另有隐忧。
前朝与后宫之间的权力制衡,始终暗流涌动,随时可能引发变局。对此,刘邦心中难免有所顾忌。
这些问题尚需时间化解。倘若内部尚未理顺,便仓促结盟,反倒容易被楚国所利用。更何况,楚国过往亦曾背信弃义,刘邦对其诚意始终存疑。
原本他也曾想过,趁此机会亲自出手应对秦患。但若秦国一旦覆灭,其余五国便将处于同等地位,届时占据优势的,反而会是楚国,天下格局恐将更加纷乱。
与其如此,不如借刀杀人——先让秦国削弱其他对手,而我方则在其中巧妙制衡。这把利刃,亦可为我所用。
关键在于如何运筹帷幄,化势为利。
“在七国并立的局面下,秦国必须继续存在。或许未来某日可图灭秦之举,但眼下……绝非良机。”
呼邪丐北默默听着,已有些跟不上萧何与陛下之间深谋远虑的思辨。他虽未能全然领会其中精妙,但心里明白:既然话已挑明,这些考量必然已被纳入全局谋划之中。
听着刘邦这番言语,萧何面上也浮现出温和笑意,显然陛下已然领会了自己话中的深意。
“正如陛下所言,臣心中所思亦是如此。”
“并不认为此事需耗费我们过多时日。一旦妥善处理,对我们而言益处深远;否则,恐怕汉室基业也难以维系。”
此刻刘邦回想起萧何方才的建言,内心已然豁然开朗。正是对方这一番提醒,才让他将种种难题逐一理清。
说到底,萧何所处的位置着实关键。刘邦心中清楚,若无此人,在今后诸多事务上再做权衡,许多事情必将更加棘手。
不仅是在武将任用这一方面,对整个国家而言都至关重要,而在其他领域,
人心之中也总有所寄托。
希望必须绵延不绝。眼下在自己执政期间,有萧何辅佐,倒还不至于忧心忡忡,但人口稀少的问题,始终是他心头隐忧。
若是换作其他武将,或许对此类事务并不上心,有些事也就听之任之了。
“此事更显爱卿于国之不可或缺,故望卿务必珍重自身。眼下我们当拟定切实可行之策,着手推进此事。”
“至于与楚国之间的关系,我会设法以委婉方式传达我方立场,务求其暂不与我为敌。在此期间,我们先行巩固内政,同时增强军备。至于军事调度一事,朕欲托付呼邪丐北。此番你也亲眼见识过他的实力。”
“不如就由你与边军主将协同办理,届时一切以朕之口谕为准。”
刘邦也能察觉,萧何心底实有意扶持呼邪丐北。虽然此人或不及名将那般骁勇善战、冲锋陷阵略显不足,但若论护卫职责,必竭尽全力,行事稳重可靠。
这也正是当初刘邦将其调入中枢的重要原因。如今细想,与其另寻他途,不如逐步培植身边可用之人,反为上策。
毕竟,唯有亲身经历者,方能真正明白哪些环节需要防范。即便无法做到滴水不漏,至少能在大方向上有所预判。
提升一分便是一分,此事本就在不断努力之中。
对于这些利害关系,刘邦自有明察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
听罢此言,萧何当即在一旁恭敬称颂。
而呼邪丐北领命之后,立即前往执行。他心中仍残留着上次事件带来的震撼,尚未完全平复,同时也意识到:若有机遇,定要奋力进取。
如今陛下竟将如此重任交付于己,这份信任绝非空穴来风。即便是出身寒微的将领,只要堪当大任,亦可成为国家栋梁——唯一不可逾越的底线,便是忠诚二字。他也渴望有朝一日成为那样的人。
可惜往昔从未有过这般机会,如今既然君上赐予此机,他自当全力以赴。把握时机,正是当下最该做的事。
毕竟,每一位将士都期盼被赏识的那一天,从而施展抱负,他也不例外。此时此刻,他心里十分清楚,这一切转变,与国相萧何有着莫大关联。
若非萧何举荐,自己根本不会有今日之转机。因此他对萧何心怀感激,更觉将来某一时刻,
定当亲自致谢,以报知遇之恩。而今所得种种助力,实则圆了他昔日不敢奢望的梦想,这样的成全,实属难得。
“谈不上什么功劳,这些谋划皆因你点拨得当。倘若稍有差池,朕心中亦难安,愧对天下黎民。”
刘邦心中自然也有诸多盘算,但真正要落实,还需有人及时点拨。毕竟思绪纷繁,日常琐务缠身,想将种种想法梳理成完整体系,并确保执行无误,实非易事。
况且,君臣之间,往往需要考验彼此的忠诚。所幸萧何在这方面从未令他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