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图书迷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图书迷 > 其他类型 > 女帝觉醒:朕的皇夫皆是棋子 > 第94章 新势力温和派的抉择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94章 新势力温和派的抉择

金元宝走出宫门时,阳光正落在他脸上。我站在殿门口,没有再看他的背影,转身走回案前。

绿芜进来,手里捧着一个黑木匣子,放在书案右角。她没说话,只是退到一旁。

我打开匣盖,里面是一张折得整齐的纸条,字迹熟悉——是萧绝的手笔。纸上写着:“新势力七人夜聚三更,议及激进提案,李御史直言不可,称‘陛下所行,皆为国计民生’。众人附议,拒谢党拉拢。”

我把纸条看了一遍,轻轻放在烛火上烧了。火苗卷起一角,很快吞没了整张纸。

指尖敲了敲案面。

“拟宴帖。”我说,“三日后,御花园设宴,只请那七人。不列朝仪,不记礼簿,按三品以上例,但不必穿官服。”

绿芜应声要走。

“等等。”我拦住她,“撤去长案,改设圆桌六围。中央放香炉,焚松烟墨。”

她顿了一下,“可是……无上下之分,怕有非议。”

“正因无上下,才显同心。”我说,“让他们坐一圈,谁也不在主位。”

她点头退下。

殿外传来脚步声,沉稳有力。萧绝到了。

他走进来时,我正在锁紫檀匣,匣面上刻着“民声录”三个字。金元宝的草案就收在里面。

他看了一眼匣子,开口:“金氏可用,但文臣之心,更需谨慎。”

我点头:“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。”

“新势力若成一派,将来未必听命于你。”他说,“今日你能设宴邀他们,明日他们就能私下集会议政。”

“这正是我要做的。”我说,“宴不是为了拉拢,是为了定界线。我要他们清楚,支持新政,是尽责,不是结党。谁想借机揽权,下一个查办的就是他。”

萧绝看着我,眼神沉了几分。

片刻后他说:“我已经让暗卫记录宴席上的每一句话。”

“不必藏那么深。”我说,“让他们知道我在听,反而不敢乱来。真正该防的,不是他们说了什么,而是他们背后想做什么。”

他沉默一会儿,终于点头:“户部那边已经安排好了舆情回报机制,金家商队每到一站,都会报备讲了哪些话。地方官也会跟进核实。”

“很好。”我说,“商人传令,文臣治政,各司其职。谁越界,就动谁。”

他又说:“谢知章昨日去了太学院,和几个年轻学子谈了一下午。内容不明,但有人听见他说‘民心易动,君心难测’。”

“他在等机会。”我说,“只要有人动摇,他就能煽风点火。但现在,七个人都站出来了,他还怎么挑拨?”

“可人心会变。”萧绝说。

“所以我才要现在动手。”我说,“趁他们还有诚意的时候,把规矩立下来。等他们习惯了守规矩,就不敢再越雷池一步。”

他看着我,忽然问:“你还记得三年前,你第一次在朝会上驳回崔尚书时说的话吗?”

“记得。”我说,“我说,改革不是选谁高兴,是看谁活得下去。”

“那时候你刚掌权,没人信你能撑过三个月。”他说,“现在,连最保守的人都开始低头看你的政令了。”

我没有接话。

窗外风吹动帘子,阳光照在书案上,映出一道斜线。

绿芜回来,低声说:“礼部尚书来了,在殿外候着,问宴席座次如何排。”

我抬手示意让她进来。

礼部尚书躬身行礼,手里拿着一张名单:“按官职高低排,还是依资历?若是圆桌,是否要指定主位?”

“都不用。”我说,“撤掉固定座位。每位席前置杯,杯下放一枚木签,随机插入。”

“木签?”他愣了一下。

“上面写字。”我说,“问政、听民、守法、革弊、共治、慎权。六枚签,六个人抽到哪个,就担哪一份责任。”

他怔住:“这是……天意授职?”

“不是天意。”我说,“是我给他们的提醒。坐在那里,不是享荣宠,是扛责任。谁若只想捞好处,不如别来。”

他低头想了想,慢慢点头:“臣明白了。这就去准备。”

他退出去后,萧绝看了我一眼:“你不怕他们觉得被胁迫?”

“怕就不会做了。”我说,“真正的支持者,不会怕担责任。只会怕失了信任。”

他没再说话。

绿芜轻声说:“刚才烧掉的纸条,灰烬里还有一点字迹没烧完,写着‘赵明远’的名字。”

我抬眼:“他是三人中最犹豫的那个。”

“可这次他也说了话。”她说,“他说,陛下若真能让百姓少交税、多分田,他就拼着被骂,也要跟着走。”

我手指轻轻敲了敲案角。

“那就让他抽到‘听民’那一签。”我说,“看他能不能真的听进去。”

萧绝忽然说:“你打算在宴上提税改成效的事吗?”

“明天早朝提。”我说,“今天先让他们安心坐下。等他们觉得自己是同盟者,而不是附庸,才会真心出力。”

他点头:“我已经让龙骑卫盯住谢知章府邸,他若今晚再召人密谈,立刻报你。”

“不用抓。”我说,“让他动。动得越多,破绽越多。我现在不怕有人反对,只怕没人跳出来。”

他说完,转身要走。

“萧绝。”我叫住他。

他回头。

“宴那天,你也来。”我说,“不必入席,就在园外走一走。让他们看见你在。”

他明白我的意思。

点了点头,走了出去。

绿芜收拾书案,拿起空茶盏要端走。

“那个木签。”我说,“写好了吗?”

“写了六枚,刚做好。”她从袖中取出一枚,递给我。

我接过,木头光滑,字迹清晰。“共治”两个字,一笔一划都很稳。

我把它放进袖子里。

“其他五枚呢?”

“已分别放入席位之下,随机安排。”

我站着没动。

外面日头正高,宫钟还没响。早朝还有一段时间。

我走到窗前,推开一点缝隙。能看到御花园的一角,工匠正在摆桌椅,搬香炉,动作很轻。

没有人喧哗。

一切都安静地进行着。

绿芜站在我身后,低声说:“您觉得他们会来吗?”

“会来。”我说,“因为他们知道,不来,才是最大的风险。”

她不再问。

我盯着花园的方向,袖中的木签贴着手臂,有些凉。

片刻后,宫钟响起第一声。

我转身走向殿门。

阳光照在台阶上,像铺了一层薄金。

我的脚步没有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