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图书迷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图书迷 > 历史军事 > 大明巨匠 > 第104章 草原的跪服与北境的铁王座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04章 草原的跪服与北境的铁王座

天启五年,六月二十。大同镇,白登山外,李苏营帐。

战后的草原,一片肃杀。 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散尽的血腥味和被火药熏烤后的焦糊味。在三号铁路桥头阵地,神机营士兵正在焚烧着数万具马匹和骑兵的尸体,黑烟直冲云霄,仿佛为败者举行的巨大祭典。

李苏的营帐,就设在装甲列车集群旁。那几辆在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钢铁巨兽,此刻正在进行紧张的维护,不断发出金属敲击和蒸汽泄露的声响,像是一群尚未入眠的魔神。

林丹汗,这位蒙古帝国的末代大汗,此刻正站在营帐外,身躯显得格外佝偻。 他已经换下了沾满血污的甲胄,但那双曾纵横草原的眼睛里,写满了绝望和困惑。 他的怯薛军(精锐卫队),在三天内被李苏的火力屠杀殆尽,他引以为傲的骑兵冲锋,在铁丝网和水冷机枪面前,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笑话。

“大汗,请。” 李苏的亲兵——李自成,面无表情地掀起了营帐的帘子。

林丹汗深吸一口气,走入帐内。 帐内没有奢华的装饰,只有一张巨大的行军沙盘,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大明长城、大同煤矿、以及一条向北延伸的黑色线条——铁路。

李苏没有起身迎接,他正坐在椅子上,手里拿着一把刚刚从草原上缴获的蒙古弯刀,用一块油布仔细擦拭着刀刃。

“坐吧,大汗。”李苏指了指对面的矮凳。

林丹汗沉默地坐下。 “李苏,你是赢了。”他声音沙哑,“但你赢不了整个草原。只要我的马还在,人还在,你永远也别想踏入漠北一步!”

李苏停下了擦刀的动作,将弯刀轻轻放在沙盘上。 “大汗,你错了。你的人和马,在我的铁路面前,已经不是资产,而是负债。”

李苏拿起一根红色的木棍,指向沙盘上的铁路终点。 “我知道你依仗什么。你们骑兵的优势是机动性,是补给线短。” “但现在,你引以为傲的机动性,正在被我的铁路吞噬。”

李苏将那根红棍沿着沙盘向北推进了一大段,一直推到了察哈尔部的腹地。 “你从你的部落出发,带着五万骑兵到大同,需要四十天。四十天后,人困马乏,还要面对我的装甲列车。” “而我呢?” 李苏轻轻敲击着身后的列车:“我的十列装甲列车,可以在五天内,将一万精锐士兵、三百门大炮、十万石粮食,以及十台水冷机枪运送到你大汗金帐三百里外。”

“大汗,你可以在我的铁轨上挖坑,但你永远挖不断我背后的整个大明工业。我在一昼夜内就能修复的铁路,你却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。”

“这不是一场战争,这是两个时代的对撞。” 李苏的语气中没有杀气,只有一种冰冷而无情的逻辑。

林丹汗的脸色变得死灰。他终于意识到,他输掉的不是一场战役,而是整个世界的未来。

“你想怎么样?”林丹汗声音颤抖。

李苏笑了。他将手中的弯刀推向林丹汗: “我要你成为我的铁道巡捕。”

李苏抛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盟约,推到林丹汗面前。 盟约很简单,没有苛刻的土地要求,只有三项:

废弃世仇: 察哈尔部即刻向大明称臣,永不侵犯长城。

独家供货: 察哈尔部每年必须向大明提供一百万斤羊毛、五十万张皮革。所有羊毛只能卖给大明京师织造厂,换取茶叶、食盐、铁器和天启龙洋。

铁道巡查: 察哈尔部必须派出五千精锐骑兵,成为**“北境铁路骑兵队”,负责肃清铁路沿线三百里内所有破坏者,无论是流寇,还是建奴**。

“大汗,我不会像皇太极那样,把你当成炮灰。” 李苏的声音充满了诱惑:“我给你的是稳定的财富。你的部落将是草原上唯一一个,能从我的铁路上源源不断获得精盐和茶叶的部族。” “你的勇士们可以放下弯刀,拿起剪刀。你可以用羊毛换到我最新式的击发枪。” “你将是草原上最富裕、最强大的汗王。”

林丹汗盯着那份盟约,又看了看沙盘上那条向他腹地延伸的黑色铁线。 要么被碾碎,要么成为碾碎别人的帮凶。 最终,他跪倒在地,双手接过盟约,眼中充满了屈辱和庆幸。

“我……我察哈尔部,愿为大明天子,永镇北境。”

……

七日后。京师,乾清宫。

巨大的捷报,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朝堂。 “十万蒙金联军溃败!斩首两万余级!林丹汗降!”

朱由校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。他亲自将捷报高高举起,兴奋地对身边的魏忠贤喊道: “大伴!大捷!这是朕登基以来最大的大捷!” “这李苏,是朕的福星!是朕的再造长城啊!”

“恭喜皇爷!贺喜皇爷!”魏忠贤跪在地上,语气激动得颤抖。

朱由校兴奋地在殿内来回踱步,思考着如何赏赐。 “封爵!封伯!不行,太低了!”

他猛地停下,一拍桌子: “朕要给他开府建衙!要让他能调动北境所有的人力、物力!” “传旨内阁,拟旨!”

“加封李苏为‘北境经略大臣’!总督大同、宣府、辽东三镇军政、民政、商政。于大同设‘北境军政院’,权力等同总督,可便宜行事!”

圣旨一出,整个文华殿内,一片死寂。 “经略大臣”,本就已是极高的职权。而这个**“北境军政院”,更是前所未有。它意味着李苏一个人,就拥有了对北方三镇**(大同、宣府、辽东)的军、政、财三权的绝对控制。

这不是封官,这是分封。将大明的北方边疆,变成李苏的铁王座。

首辅叶向高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,此时不能再沉默了。 他缓缓走出队列,跪倒在地,声音苍老而沉重: “陛下,封赏之恩,臣等不敢置喙。然,此‘北境军政院’一职,权柄过重,恐不合祖制啊!”

“祖制?” 朱由校正在兴头上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指着叶向高呵斥道: “你跟朕提祖制?祖制能挡得住十万骑兵吗?” “当初建奴打到德胜门下时,是谁在跟朕提祖制?现在李苏替朕把鞑子打跑了,你们又跳出来跟朕提祖制?”

“叶阁老,你好好看看!” 朱由校拿起李苏上呈的“北境铁路扩张图”,重重地拍在桌上。 “李苏说了!他要在五年内,将铁路修到沈阳城下!他要将北方的煤、铁、盐、布全部纳入朕的内帑之中!” “现在,朕给了他权柄,他就能给朕打下万里江山!”

“你不是怕他权力太大吗?那朕问你!” 朱由校的眼神带着一种帝王特有的狠厉:“朕的内帑每年能赚几百万两银子,这是靠你叶向高批公文批出来的,还是靠李苏的火车拉出来的?”

叶向高闭上了眼睛,无言以对。 他知道,李苏已经将皇权与工业利益彻底捆绑。 皇权已经不需要他们这些**“道德教师”来维护了,它只需要“钱”和“枪”**。

最终,朱由校拂袖而去,旨意板上钉钉。 朝堂上的文官们面面相觑,脸上充满了不甘、恐惧和绝望。 他们不能直接反对李苏。 因为反对李苏,就是反对皇权的金库,就是反对大捷的功臣。

“诸位。” 吏部尚书低声开口,眼中闪过一丝阴狠: “硬碰硬是行不通了。” “这位李少保,功高盖主,已是事实。” “既然不能阻止他升官,那就让他升到…无人可制的地步吧。”

“他的权力太大了,大到皇帝都不得不忌惮。” “我们现在要做的,是捧。” “把他捧上天,让他站在无人可援的巅峰上,等待他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。”

——一场新的、更为隐晦的捧杀与制衡,在权力中心的阴影里,悄然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