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远投资与短期效益”的矛盾,因研究院金相学知识成功解决铁甲舰传动轴危机而初现化解的曙光。这一事件,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,其涟漪效应逐渐扩散,让朝中务实派官员开始重新审视基础科学那看似遥远、实则潜在的价值。然而,就在寒川上下为内部机制的磨合与优化而孜孜以求之际,一则由情报司安插在奥伦特帝国腹地的密探冒死传回的绝密情报,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改变了所有议题的优先级——奥伦特帝国倾举国之力秘密推进的“巨舰计划”,其首艘代号“海王星”的超级战列舰,已进入最后的舾装阶段,预计一年内即可下水!
密报附带的简图和数据令人窒息:该舰排水量远超寒川正在建造的“镇海号”,设计航速更高,且据信将装备数量更多、口径更大的新式主炮!一旦其成军,寒川辛辛苦苦建立的海上优势将荡然无存,甚至本土海岸线都将面临直接威胁!
消息被皇甫嵩火速呈递御前。林牧之览报后,久久沉默,御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。他走到巨大的海图前,目光死死盯住了那片代表奥伦特帝国的海域,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“终究……还是来了。”林牧之的声音低沉,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平静,“而且,来得如此之快,如此之猛。”
他立刻下令,召核心重臣紧急入宫。当王玄策、郑知远、陈烁、皇甫嵩齐聚静思殿时,所有人都从皇帝的脸上读到了前所未有的凝重。
皇甫嵩简要通报了情报内容。郑知远第一个炸了锅,老将军须发戟张,一拳砸在案上:“陛下!奥伦特狼子野心,昭然若揭!此舰若成,我海疆危矣!必须不惜一切代价,加快我‘镇海号’工程,同时立刻启动更大、更强的战舰设计!水师上下,愿效死力!”
王玄策则面色发白,忧心忡忡:“郑将军,岂是‘加快’二字所能应对?奥伦特此举,乃是倾国之力,以求绝对优势!我寒川虽日渐强盛,然国力终究有其极限。若与之进行无休止的造舰竞赛,恐……恐将耗尽国库,拖垮民生,正中其下怀!此乃阳谋啊!”
陈烁紧锁眉头,盯着那张模糊的“海王星”草图,快速计算着:“陛下,诸公,根据现有信息估算,若要建造与之匹敌甚至超越的巨舰,非仅加大‘镇海号’即可。需在动力、船体结构、装甲、火炮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!这非工造司一己之力能在短期内完成,需要……需要前所未有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攻关!”
殿内陷入了激烈的争论。是暂避锋芒,采取守势,还是迎难而上,正面竞争?若竞争,如何避免被拖入国力消耗的陷阱?
林牧之静听良久,目光扫过争论不休的臣子,最终缓缓站起身,走到大殿中央。他的脸上已不见凝重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决绝的冷静和强大的自信。
“诸卿,”他的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争论,“奥伦特此策,是挑战,亦是机遇!它逼我寒川,不能再按部就班,不能再斤斤计较于一时之得失!它逼我们必须拿出非凡之魄力,行非常之手段!”
他目光如炬,环视众人:“朕问诸位,我寒川立国之本是什么?是地大物博?非也!是人心齐,泰山移!是能够集中力量,办成大事!昔日,我们能于废墟中立国,能于强敌环伺中研发出‘雷龙炮’,靠的便是这举国一心的意志!”
他走到郑知远面前:“郑卿,你要的不仅是更快造舰,而是要造出足以压倒‘海王星’的镇国利器!朕给你这个目标!”
他又看向王玄策:“王卿,你担忧国力消耗,朕岂能不知?然,非常之功,必待非常之投入!此次,朕不与你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,朕要你统筹全局,倾尽所有,保障此役!不仅要钱,更要人,要物!”
最后,他看向陈烁:“陈爱卿,你说需要多领域突破,说到了关键!此次,非工造司独力可为。朕要你总揽技术全局,打破各部藩篱,汇聚天下英才,组成联合攻关之‘国家队’!格致学院、自然哲学研究院、乃至民间巧匠,凡有所长,皆可为你所用!”
林牧之的决断,展现出了一位杰出统治者面临危机时的魄力与远见。他决意不跟随奥伦特的节奏进行消耗战,而是要利用寒川的体制优势,进行一次目标明确、资源高度集中的战略性反击。
“旨意如下!”林牧之的声音斩钉截铁:
“一、 成立‘天工计划’最高指挥部,由朕亲任总指挥,王玄策、郑知远、陈烁、皇甫嵩为副指挥。授予指挥部超越常规之权力,可调动帝国一切资源!”
“二、 设定明确目标:一年之内,完成对‘海王星’级具有决定性优势的新一代主力战舰‘龙魂号’的设计、关键技术攻关与主体建造!”
“三、 实施资源极端倾斜:户部设立‘天工计划’专项基金,享有最高优先级;全国范围内,相关矿产、木材、工匠等资源,优先保障计划所需;工造司、水师、研究院等相关机构,进入战时状态,取消一切休假!”
“四、 启动跨领域大协作:由陈烁负责,成立‘动力’、‘船体’、‘武备’、‘装甲’、‘通讯’等数个专项攻关组,组长由各领域顶尖人才担任,要求信息共享,协同攻坚,限期突破!”
“天工计划”如同一道最高动员令,瞬间激活了整个寒川帝国。其执行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:
资源调动方面:王玄策展现出了惊人的统筹能力。他不仅调动国库,更以国家信用发行“强国债券”,吸引了民间巨额游资;同时,以行政命令强制征调了全国最好的铁矿、煤矿、木材用于“龙魂号”;甚至不惜暂时放缓了几条非核心的国内道路修建计划,将人力物力集中到几个指定的超级船坞。
人才汇聚方面:陈烁成为了真正的“技术总帅”。他手持皇帝特赐的令牌,直接到格致学院、自然哲学研究院“点将”,林烁、陆明远等理论人才被编入计算和设计组;工造司所有大匠被集中起来,分成三班倒,日夜不停地进行技术试验和工艺改进;甚至连一些隐居山野、身怀绝技的老工匠,也被官府千方百计地请出山。以往部门之间的壁垒被彻底打破,不同领域的精英为了共同的目标,挤在同一个工棚内激烈讨论,碰撞出思想的火花。
技术攻关方面:在“集中力量”的优势下,进展神速。动力组在“盘龙五号”的基础上,结合研究院的热力学分析,大胆采用了更高压力的锅炉和更高效的复合式蒸汽机设计;船体组借鉴了“潜蛟”号深海勘探的经验和研究院的流体力学初步成果,设计了更具流线型、抗风浪能力更强的船体线型;武备组更是立下军令状,要在“火龙炮”的基础上,研发射程更远、穿甲能力更强的巨炮……
整个寒川,仿佛一台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,但这次,它的目标不是眼前的敌人,而是超越一个尚未谋面的、更强大的对手。帝国的每一个角落,都能感受到“天工计划”带来的紧张与亢奋。这是一种在巨大压力下迸发出来的、前所未有的国家凝聚力与创造力。
林牧之多次亲临“龙魂号”的建造船坞视察。看着那日渐成型的钢铁巨兽,看着工匠们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神,他对随行的重臣们感慨道:“诸卿请看,这便是‘集中力量办大事’!非到危难之时,不知我寒川潜力之巨,人心之齐!奥伦特欲以巨舰压我,殊不知,正激发了我寒川凤凰涅盘、浴火重生之志!”
“天工计划”的实施,将寒川的“科技兴邦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。它不仅是技术的极限冲刺,更是国家动员能力、资源调配能力和民族意志的集中体现。这场与时间赛跑、与强国较量的宏伟工程,其结果将直接决定寒川未来的国运,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