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图书迷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翌日清晨,天色微明,秦桧便穿戴整齐,乘轿前往皇宫上朝。

朝堂之上,气氛一如既往地肃穆。

官家赵构端坐龙椅,听取各部奏报,议题多围绕北伐筹备,江淮防务及漕运钱粮展开。

秦桧身为枢密院副使,自然少不了奏对,他言辞谨慎,应对得体,心中却始终悬着一件事——昨日郡主府的风波,不知是否已传入宫中。

好不容易熬到散朝,百官依序退出大殿。

秦桧正暗自松了口气,准备随人流离去,一名身着深紫色内侍服,面容白净无须的中年太监却悄无声息地拦在了他面前,微微躬身,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:

“秦大人,留步。”

秦桧心头一跳,定睛一看,认得此人是韦太后宫中的主事太监,姓冯,是太后身边颇为得用的心腹。

他立刻停下脚步,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:“原来是冯都知,不知有何见教?”

冯太监脸上没什么表情,只淡淡道:“太后娘娘懿旨,请秦大人散朝后,往慈宁宫一见。”

秦桧心中顿时一紧,暗道:果然来了!

韦太后深居简出,平日极少单独召见外臣,此番突然传唤,十有八九与昨日郡主府之事脱不了干系。

他不敢怠慢,连忙躬身应道:“臣遵旨!有劳都知引路。”

冯太监微微颔首,转身在前引路。

秦桧整理了一下衣冠,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忐忑,紧随其后。

他们没有走百官通常出入的宫道,而是转向了一条更为幽静的回廊。

穿过数重宫门,越往里走,环境越发清幽肃静,巡逻的宫廷侍卫和内侍也愈发多了起来,个个屏息凝神,脚步轻悄。
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压抑的气氛。

慈宁宫位于皇宫深处,是韦太后的寝宫。

宫殿规模不大,但规制极高,飞檐斗拱,琉璃瓦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宫门前古柏参天,更添几分森严。

冯太监在宫门前停下,对守门的宫女低语几句。

片刻后,宫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。

冯太监转身对秦桧道:“秦大人,请在此稍候,容奴才进去通传。”

“有劳都知。”秦桧连忙拱手,规规矩矩地站在宫门外,垂首静候。

他能感觉到周围宫女太监们投来的审视目光,心中越发谨慎。

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,冯太监才从里面出来,对秦桧道:“秦大人,太后娘娘宣您进去。请随奴才来,切记,宫内需谨言慎行。”

“下官明白,多谢都知提点。”秦桧再次躬身,跟着冯太监,小心翼翼地迈过了那道高高的门槛,步入了韦太后的寝宫。

秦桧小心翼翼地踏入慈宁宫内殿,一股淡淡的檀香混合着药草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殿内光线柔和,陈设古朴典雅,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庄重氛围。

他不敢细看,快步走到殿中央,对着前方那道端坐于凤榻之上的模糊身影,双膝一软,恭敬地跪拜下去,额头触地:

“臣秦桧,叩见太后娘娘,恭请娘娘金安!”

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伏在地上的身躯绷得笔直,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。

脑海中飞速转动着昨日郡主府中的一幕幕,尤其是弟弟秦洛那句石破天惊的“不愿意”。

他心中叫苦不迭,暗想:一定是荣安郡主今日入宫向太后哭诉了!

太后最疼这个侄孙女,此番召见,必然是兴师问罪!完了,这下该如何是好?秦家怕是要大祸临头了!

殿内一片寂静,只有更漏滴答作响,每一滴都仿佛敲在秦桧的心尖上。

他伏在地上,感觉背脊上的冷汗已经浸湿了内衫。

时间仿佛过得极慢,这种无声的威压,比直接的斥责更令人胆寒。

不知过了多久,凤榻之上才传来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,缓缓响起,每个字都清晰无比:

“秦卿……”

声音略作停顿,似乎在打量着他伏地的姿态。

“平身吧!你可知,哀家今日唤你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秦桧的心猛地一缩,最担心的问题果然来了。

他不敢起身,依旧保持着跪伏的姿势,声音愈发恭谨,带着惶恐:

“臣……臣愚钝,实在不知娘娘圣意!还请……还请太后娘娘明示!”

他感觉到自己的额角有冷汗滑落,却不敢抬手去擦。

此刻,装糊涂,表现出十足的敬畏,或许是唯一的应对之策。

他打定主意,在太后没有明确点破之前,绝不自承其过,更要小心斟酌每一句回话,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。

韦太后的声音依旧平和,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虑:“秦卿,你自南渡以来,恪尽职守,才干非凡,于艰难时局中多有建树,这些哀家都看在眼里。”

她话锋轻轻一转,叹道:“只是,哀家近来有一事,时常萦绕心头,甚是为难啊。”

秦桧不敢抬头,连忙应声道:“太后娘娘有何忧心之事?臣虽愚钝,愿竭尽全力为娘娘分忧!”

韦太后并未立刻直言,而是缓缓道:“自那年苗刘之乱,官家受惊,元懿太子不幸夭折……官家的子嗣便……”

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,随即转为更深的忧虑,“如今国本未定,储位空虚,哀家每思及此,夜不能寐。这关乎社稷千秋,实乃当今第一要务。”

秦桧屏住呼吸,原来太后忧心的是立储大事!这确实比郡主府的婚事更为棘手,也更为凶险。他伏在地上,脑子飞快转动,不敢轻易接话。

韦太后似乎并不需要他立刻回答,继续悠悠说道,声音虽轻,却字字千钧:“官家这一脉……唉!哀家思前想后,为江山社稷计,或需效法古之贤君,广求宗室贤才。太祖皇帝子孙繁盛,‘伯’字辈中,或许有德才兼备、可承大统之人。”

她终于将目光投向秦桧,语气变得具体而直接:“秦卿,你身为枢密重臣,常与宗室、朝臣往来,对宗室子弟应有所了解。依你之见,这‘伯’字辈中,可有聪慧的子弟?哀家想要选入宫中!”

秦桧闻言,只觉得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。

这个问题,简直是将他置于炭火之上烘烤!此事,牵连极广,稍有不慎,便是万劫不复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