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图书迷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图书迷 > 其他类型 > 穿书白月光,我成了女帝 > 第192章 东宫讲德:天道平衡之智与人道守正之戒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92章 东宫讲德:天道平衡之智与人道守正之戒

东宫的御花园内,紫藤花架下摆着一张弓,李宸手持《道德经》,望着围坐的官员子弟与东宫属官,开口便道:“今日讲‘天之道,其犹张弓与’,诸位且看这张弓——若拉得过高,箭易脱靶;拉得过低,箭难及远;力道过足,弓易崩断;力道不足,箭难穿甲。这不正是老子所言‘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’吗?可为何‘人之道’反其道而行,要‘损不足以奉有余’?身为治世者,又该如何学‘有道者’,以有余奉天下,做到‘为而不恃,功成不处’?”

话音刚落,礼部尚书之子赵谦起身问道:“太子殿下,‘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’,可世间总有贫富差异,若强行‘损富补贫’,岂不是会挫伤富人兴业的积极性?”

李宸走到弓前,轻轻调整弓弦的高度,道:“赵兄所言的‘损富补贫’,并非劫富济贫,而是像张弓般‘抑过高、补过低’。去年江南富商囤积粮食,粮价暴涨,农户买不起粮,眼看要闹饥荒——陛下并未强征富商粮食,而是下令‘粮食溢价不得超过三成’,同时让官府以平价收购富商余粮,再低价卖给农户。最终富商虽少赚了些,却也避免了粮价崩盘的损失;农户得以饱腹,今年还能正常耕种。这便是‘损有余补不足’:不是剥夺富余者,而是不让差距过大,让资源合理流动,既保了富商利益,也救了农户生计。”

接着,兵部侍郎之女林霏问道:“殿下,‘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’,难道是说世人都趋炎附势?可官员治国,为何也会犯这样的错?”

“‘人之道’的弊病,多源于贪念与短视。”李宸拿起案上的《地方政绩册》,翻到某县的记载,“去年有县令为求‘招商引资’的政绩,给来县经商的富商免了三年赋税,却反而加重农户的税赋来填补国库空缺——这便是‘损不足以奉有余’:农户本就贫困(不足),却被额外盘剥;富商本就富裕(有余),却还被优待。结果不到半年,该县农户逃荒者过半,田地荒芜,富商也因无人耕种、原料短缺,纷纷撤资,县令最终被罢官。这便是违背天道、奉行‘人之道’的恶果:只看眼前利益,不顾百姓死活,最终自食其果。”

宗室子弟李琟又问:“殿下,‘孰能有余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’,那圣人‘为而不恃,功成不处’,难道是要做了好事也不声张吗?这样如何让百姓知晓朝廷的好?”

“‘为而不恃,功成不处’,不是不声张,而是不居功自傲。”李宸笑着举例,“陛下去年下令修通南北漕运,耗时一年,耗银百万,打通了粮食运输的通道,南方的粮能快速运到北方缺粮之地,百姓再无饥馑之忧。可论功行赏时,陛下却只说‘这是百官协力、百姓支持的结果,朕何功之有’,还将大部分赏赐分给了修漕运的工匠与兵士。百姓得知后,非但没忘记陛下的功绩,反而更敬重他——这便是‘不欲见贤’:不刻意彰显自己的贤能,反而能赢得更多的民心。就像张弓,若总想着‘我拉弓多厉害’,反而容易失准;若只专注于‘让箭射中目标’,自然能得偿所愿。”

讲德近尾声,李宸将弓轻轻放回案上,对众人道:“诸位需记:天道的核心在‘平衡’,过高则抑、过低则举,有余则损、不足则补;人道的弊病在‘失衡’,损贫济富、顾此失彼。身为未来的治世者,当学天道守平衡,学圣人弃贪念——以有余奉天下,而非以不足填私欲;做事不求炫耀,立功不图自居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天下资源流动有序,让百姓贫富差距不致过大,让大齐的江山如张弓般,力道适中、方向精准,行稳致远。”

紫藤花架下的微风拂过,带着花香与书页的墨香,殿中众人望着李宸手中的《道德经》,眼中多了几分对“平衡”与“守正”的领悟。这场讲德,不仅解读了天道与人道的差异,更指明了治世者的立身之本——唯有以天道为准则,以百姓为根本,摒弃“损不足奉有余”的弊病,方能践行“有道者”的治德,撑起大齐的长治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