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图书迷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图书迷 > 其他类型 > 穿越60年代,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> 第154章 小试牛刀,市井淘金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154章 小试牛刀,市井淘金

一连几天,韩风都沉浸在《古泉汇要》泛黄的书页里。这本看似破旧的书,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与凶险并存世界的大门。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上面的知识:历代钱币的形制、特征、铭文、版别、锈色、铸造工艺…真伪鉴定的细微差别,市场价值的大致评估。

前世作为收藏家的底子,加上如今精神力加持下“鉴宝之眼”的超凡洞察力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,让他学习的速度快得惊人。复杂的版别特征、细微的锈色差异,在他眼中变得清晰可辨。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,疯狂汲取着知识的养分。

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检验。韩风开始有目的性地“逛”市场。他换上了最不起眼的旧衣服,背着个半旧的帆布包,像个真正对旧物感兴趣又囊中羞涩的青年,混迹于燕京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旧货市场、星期天集市以及城郊的废品回收站。

他的目标非常明确:古钱币!特别是银元(袁大头、龙洋、船洋)和品相好的铜元、制钱。利用《古泉汇要》的知识武装头脑,再以“鉴宝之眼”作为终极的透视仪和鉴定器。

第一次出手是在南城根下一个热闹的星期天集市。地摊上堆满了各种旧货,铜铁器、旧书报、破坛烂罐。韩风的目光被一个不起眼角落的摊位上,一堆混杂在废铜烂铁里的铜钱吸引。摊主是个穿着脏兮兮棉袄、叼着旱烟袋的老汉,正百无聊赖地打着盹。

精神力悄然凝聚,“鉴宝之眼”启动。目光扫过那堆锈迹斑斑的铜钱,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清代“乾隆通宝”、“光绪通宝”,价值有限。但其中一枚边缘磨损严重、被污泥包裹了大半的铜钱,在韩风的“视野”中,却呈现出异样的光泽和清晰的文字轮廓——那是一枚“咸丰重宝”当十!而且是宝泉局铸造的“尔宝”版!这种版别相对稀少,品相好的价值不菲。

韩风不动声色,蹲下身,在那堆破铜烂铁里扒拉了几下,装作随意地拿起几枚普通的铜钱问价:“大爷,这几个咋卖?”

老汉眼皮都没抬:“五分钱一个,挑吧。”

韩风故意磨蹭了一会儿,拿起那枚“咸丰重宝”混杂在几个普通铜钱里:“这几个吧,还有这个破的,算搭头行不?”他指着那枚沾满污泥的目标。

老汉瞥了一眼,那枚钱又脏又破,毫不在意地挥挥手:“行行行,拿去吧,给两毛。”

韩风付了钱,将几枚铜钱揣进口袋,手心微微出汗。第一次“捡漏”,虽然价值不大(这枚咸丰重宝清理后也就值几块钱),但验证了“鉴宝之眼”在钱币上的精准性,也让他尝到了点甜头。

第二次出手是在城北一个半地下的旧货市场。一个摊位上摆着几枚银元,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,眼神透着商人的精明。他吆喝着:“袁大头,保真!五块钱一个!”

韩风扫了一眼,几枚袁大头品相普通,年份也常见,五块钱算是市价,无漏可捡。但他的目光却被摊主随手垫在一个瓷碗底下、用来找平的一枚银元吸引住了。那枚银元边缘有些磕碰,表面氧化发黑,看起来毫不起眼。

“鉴宝之眼”下,那枚银元的细节纤毫毕现:正面袁世凯头像的衣领褶皱、胡须纹理,背面嘉禾图案的麦穗颗粒感…更重要的是,在头像侧面下方,一个极其细微的、如同针尖大小的“o”形暗记清晰地浮现出来!

“o版三角元!”韩风心中一震。这是袁大头中一个着名的稀少版别,因模具修模形成,特征细微,极难辨认,价值远超普通版!

他强压激动,装作看那个瓷碗:“老板,这碗咋卖?”

“三块。”

“贵了,”韩风摇头,拿起碗看了看,又“顺便”拿起垫碗的那枚“袁大头”,“这大头都磕成这样了,还垫碗呢?便宜点,碗加这个大头,三块五,行不?”

摊主看了看那枚品相不佳的银元,又看了看韩风手里那个普通的碗,觉得这年轻人有点傻,大头都磕坏了还要搭着买?不过能多卖五毛钱也不错,爽快地答应了:“行,拿去吧!”

韩风付了钱,将碗和那枚“废品”银元一起拿走。走出市场,找到个僻静角落,用衣角小心擦去银元表面的部分污垢,那独特的“o”版特征在阳光下清晰可见。这一枚,价值至少是普通袁大头的十倍以上!几十块钱轻松入手。

几次成功的“小漏”让韩风信心大增,也积累了十几块的“启动资金”。他胆子也稍微大了一点,开始尝试接触信纸上记录的那些更隐秘的地下钱币交易点。

在一个位于老城区深处、门脸破旧得像要倒闭的杂货铺里,韩风按照信息上的暗号,对上了里面一个眼神浑浊的老掌柜。

“掌柜的,有‘带响的’吗?”(暗指银元)

老掌柜抬了抬眼皮:“响不响的,得看年份,听声儿。”

“听辛亥年的声儿。”(暗指想要好年份的)

老掌柜慢悠悠地从柜台下摸出一个小布包,打开,里面是十几枚品相各异的银元,年份从光绪到民国都有。

韩风凝聚精神,“鉴宝之眼”扫过。大部分是普通货色,但其中一枚宣统三年的“大清银币”吸引了注意。这枚币保存完好,龙鳞清晰,更重要的是,在龙尾下方一个极其隐蔽的位置,“鉴宝之眼”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、几乎无法察觉的模具流银痕迹——这是初铸版的典型特征!

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韩风用相对合理的价格(低于市价但未引起怀疑)拿下了这枚初铸版大清银币。这一枚的价值,远超他之前所有“小漏”的总和!

当他揣着这枚沉甸甸的银币走出杂货铺时,夕阳的余晖洒在破旧的街道上。市井的喧嚣包围着他,小贩的叫卖声,自行车的铃铛声,空气中饭菜的香味…一切都充满了烟火气。

韩风摸了摸口袋里那枚带着体温的银币,感受着它坚硬而真实的存在感。几天前的枪声和危机仿佛暂时远去。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中,凭借着自己的“眼力”和一点点运气,他淘到了真金白银。这种靠自己能力获取财富的感觉,踏实而令人着迷。

“鱼多的地方…果然有意思。”韩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脚步轻快地融入了归家的人流。苏雅娴抛出的饵,他咬住了。这片深水,他暂时游得还不错。